《母亲与儿子》|这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和儿子呢

男人会永远记得自己的母亲的穿着、外貌,甚至母亲的许多唠叨。而母亲会永远得儿子的目光,儿子小时候的气味及成长过程中的一切。“母亲是儿子幸福成长的成本”,呆在母亲身边的那份安宁,是无法言说的幸福。你总会知道,母亲身边是最安全的所在。母子关系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联系,是彼此绵延一生的羁绊。
男人不爱表达,而母亲年岁大的时候,思想会比较呆板一下,所以生活相处的时候,会有些小矛盾。但是来自母亲的爱,和来自儿子的抱怨,其实都在暗示着彼此的在意,和幸福的象征。

《母亲与儿子》中作者讲到“恋母情节”,我觉得这个话题没必要回避。天然的向母亲靠近,是内心情感所驱,原无对错。但是我不会对母亲的所有话都言听计从,我一般还是自己权衡自己拿主意。母爱有私心的,特别是关联到自己小家庭的许多看法和问题的时候,母亲的观点不一定会公正。我结婚以及自己小家的许多事,我一般不怎么被母亲的话影响。在一起聊天的时候,如果内容是我喜欢的,我就会多听几耳朵。如果聊天内容不是我喜欢的,我会打断,也会置之不理。我相信自己的格局是跟母亲不一样的,也相信她的偏爱是无休无止的。所以听听而已,且懂得自己的分辨,和换位思考,就会把问题和意见考虑得更全面些。
我仍旧是个不爱表达的人。我能感觉到,儿子跟他母亲更亲近,也更愿意遵从他妈妈的指示。其实读《母亲与儿子》这本书的时候,内心的活动是复杂的,许多的观点会读进心里面去,会想起自己的经历,以及自己孩子当下的行为反应。读这本书,感觉心理和行为更加立体了,这种立体来自作者的专业解读,自己的成长回忆和对孩子的成长观察。

男孩要穷养,但现实中,母亲对儿的成长倾注了更多的关心。儿子对于整个家庭的意义和责任,似乎更大一些。我们通常也期待男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,所以对男生的培养会要求更多一些。不光是体力活,还包括一些社交,以及成长规划。《母亲与儿子》这本书,让母亲们懂得如何去爱,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,如何营造一种健康的母子关系,这对儿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拥有幸福的未来至关重要。
当孩子长大了,有了表达意愿的时候,一定要做充分沟通。儿子长到17岁以后,许多人不再愿意跟父母细致入微的沟通了。也许是以前沟通中的不平等情绪所致,也许是代沟,也许是大家脑海中的信息量、认知和格局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了。所以出现“他不听话、他只喜欢玩、他有嫉妒心、他不选择好人当朋友、他说谎、他学业有困难……等诸多问题时,我们可以试着多了解儿子的内心状态,从心理到行为上去处理和靠近,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