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主题实践活动方案
为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、学习习惯,感恩社会、奉献爱心,XX中学初二年级决定开展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主题实践活动,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:
一、活动目标:
通过全面开展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主题实践活动,教育学生深刻理解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的道理,使学生充分体验知善、习善、行善、扬善的快乐,逐步实现由“日行一善”到“时时行善”,最终实现“善行一生,积善成德”的道德品质。同时通过“大手拉小手,小手拉大手”,老师引导学生,学生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,形成人人向善、人人崇善、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。
二、实施原则:
1、坚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。
2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。
3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。
4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、重在实践的原则。
5、坚持突出特点、体现特色的原则。
6、坚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相结合的原则。
三、活动内容:
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道德实践活动,是一个从学善、行善、思善到扬善的过程。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、记录、感受、体验,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,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。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寻善源:利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、思品课、语文课、主题班会等课堂主渠道,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善念,发现善源。
存善心: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活动,培养学生向善、从善、行善的心理品质,拥有爱心、富有同情心、怀有感恩之心等。
发善言:在学校学习生活中,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,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,会理解别人、安慰别人、鼓励别人。
行善事:通过开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的形式,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,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,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。
四、活动对象:
善待自己:正确认识自我,积极上进,珍爱生命,热爱生活,追求美好,快乐成长,心理自调,行为自律、情感自控。
善待他人: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,接纳他人,乐于助人,宽容他人的过失,忍让他人的过激,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,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。
善待环境: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,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。
五、活动范围:
善在学校:认真学习各学科文化知识,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尊敬老师,友爱同学,做合格的学生。
善在家庭:孝顺父母,生活自理,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,待人热情,做合格的主人。
善在社会: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,辨别是非,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,正确处理人际关系,爱护环境,追求和谐,做合格的公民。
六、活动要求
1、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。具体要求: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,从学习、纪律、安全、卫生、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;其次是关爱他人,帮助他人;再次,礼貌待人。遇到同学、老师要问好,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,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,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。
2、积极投入到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教育实践活动中去,体验做善事的快乐。要求注重细节,从小事做起,从自己做起,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,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,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学校形成“知行善、学行善、比行善”的良好局面。
3、做好记录。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《道德成长日记》中,字迹要工整,书面要整洁,内容要真实。班主任(或任课老师)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,年级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。《道德成长日记》将作为学生、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。
4、把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。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、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相结合,和各班推行的主题活动相结合,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,发现善源;存善心要与音乐、美术、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,与班级的要求相结合,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、从善、行善的心理品质,拥有爱心、富有同情心、怀有感恩之心等;纳善言应该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。行善事要与平时的一举一动、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。总之,要把德育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,营造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活动的“学校引导、学生参与、家长支持”的浓厚氛围。
5、把“日行一善”活动和学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。一是着力实施关爱特殊学生行动,把“日行一善”落实到对留守儿童、流动儿童、单亲家庭儿童的关爱之中。二是把“日行一善”落实到维护公共卫生、进行环保宣传、环境保护实践等行动之中。三是把“日行一善”落实到遵守交通安全、维护交通安全、帮助老弱病残安全过马路等行动之中。四是进一步加强秩序教育,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、自觉排队习惯。
6、从学生“文明礼仪”入手,深入开展“五不五多行动”,即:不随意扔废弃物,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;不浪费水资源,多拧紧一个水龙头;不践踏花草,多保护环境;不讲脏话粗话,多说“您好、谢谢、对不起”;不自私自利,多伸援助之手。让学生明白:不论时间、不论地点,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个微笑、一句问候、一个提醒、一个帮助、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等都是善行。
7、要求学生收集向善从善的名人故事、诗词和身边的善人善事,要求每人会讲一个善人善事故事;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活动,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。
七、活动过程:
“日行一善”是一个从想善、言善、写善到行善、思善、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。
想善: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、善言。
言善:包含两层含义,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、善言;一层是语言文明。要会安慰人、会鼓励人、会理解人等,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。
写善: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、说的善事、做的善事、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,是形式上积德、厚德的一个过程。
行善:是善的落脚点。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,对人有礼貌,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。行善就是方便他人、善待自然、和谐社会。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,修正已有的错误。
思善:是想善、言善、写善的思想升华,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,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,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,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。
扬善: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,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,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、他人、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,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。
八、活动时间安排
第一阶段:宣传发动阶段(1月上旬)
举行活动启动仪式。向全体学生宣讲活动主要内容、活动范围,让学生深刻认识开展“日行一善”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;充分利用班会、讲座、家长会等形式在学生当中认真做好“日行一善”宣传教育工作,营造开展“日行一善”活动的良好氛围。通过寻善源、存善心、发善言、行善事等系列活动,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开展“日行一善”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。并及时阶段性总结。
第二阶段:实践实施阶段(1月中旬——6月中旬)
1、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,每天认真记录《道德成长日记》。班级要及时组织总结,开展总结评价,发现闪光点,将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推广。
2、发动学生通过看、读向善、从善的名人名言、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。
3、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,表彰做善事的人,把做好人好事作为学校的一种校园时尚。
4、政教处和少先大队要在全校各年级举行“日行一善”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、队会比赛,检验实施“日行一善”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。
5、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有效的载体传播善文化。通过读经典、演经典、唱经典、书经典、诵经典,为学生提供认知、践行的平台。
第三阶段:阶段性总结表彰阶段(6月中下旬)
在各班级总结的基础上,年级将结合活动,对“日行一善”活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,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。要以学校、班级、家庭为平台,组织学生开展“手拉手”、“结对子”、“一帮一”等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,要将“日行一善”活动长期广泛地开展,创文明和谐班级,文明和谐家庭。(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有2个以上行善的图片,以及行善活动的体会。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到班主任邮箱)
第四阶段:全面推行、深入实施阶段(7月以后)
在认真总结实施“日行一善,积善成德”活动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,进一步规范活动方式方法,全面、深入开展“日行一善”实践活动,并将活动逐步引入家庭,走向社会。
九、组织机构
为加强对“日行一善、积善成德”活动的组织领导,特成立年级“日行一善、积善成德”活动组织:
组长:年级主任
副组长:年级具体负责该项目老师
成 员: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
主要分工如下:
年级主任具体负责“日行一善” 活动的整体安排、组织协调工作。
年级具体负责该项目老师具体负责活动的具体落实、检查、总结工作及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。
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负责各班活动的组织工作及“道德成长日记”的检查与评比工作,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、整理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