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,都被称为春天。
根据历法,2024年的立春时间为2月4日,对应的农历日期为2023年腊月二十五;而2025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3日,对应的农历日期为2025年正月初六。 也就是说,在2024年的农历日历中,没有一个日期与立春对应,因此称之为“无春年”。
202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,除了“无春年”外,2024年是闰年,比平常的年份多了一天。第三,2024年属于甲辰年,其中的“辰”代表生肖中的“龙”,而在五行中,地支“甲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,所以2024年也可以称为青龙年。

2024年也可以称为青龙年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春天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非常重要,作为春天的开端,立春节气一直备受政府和民间的重视。
冰雪消融,溪水潺潺,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,那是春的语言;
草长莺飞,丝绦拂堤,看到枝头重现的雀跃,那是春的呢喃;
向阳草木青,明媚春光暖,春天的美,俯拾皆是,但尤爱诗词里如画的春。
在立春节气,有十首绝美古诗词,写尽人间春色,第一句就被美到了。
1、咏廿四气诗·立春正月节
唐 · 元稹
春冬移律吕,天地换星霜。
冰泮游鱼跃,和风待柳芳。
早梅迎雨水,残雪怯朝阳。
万物含新意,同欢圣日长。

冬去春来,冰雪消融,风和日丽。不经意间,柳条已经泛出嫩嫩的绿色,鱼儿在水面上快乐的游动,迎春花也绽开了笑颜,万物生发,充满了浓浓的生机。
2、《立春偶成》
南宋 ·张栻
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。
便觉眼前生意满,东风吹水绿参差。

《立春偶成》
立春是一年之始。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,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。冰化雪消,草木滋生,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。于是,眼前顿时豁然开朗,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;那碧波荡漾的春水,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。从“草木知”到“生意满”,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,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。
3、立春
王镃〔宋代〕
泥牛鞭散六街尘,生菜挑来叶叶春。
从此雪消风自软,梅花合让柳条新。

泥牛被彩鞭打得粉碎,街上到处都是灰尘。吃着装满春饼、生菜的春盘,春暖花开,枝条上的片片树叶焕发着勃勃生机。
冬天的积雪渐渐消融,微风徐徐吹来,已无冬日里刺骨的寒意,变得和软温柔。梅花也已经谢了,柳条开始长出了嫩芽。
4、立春八日
朝代:元朝|作者:王冕
春雨洗残雪,春风轻布衣。
绿敷湖外草,青动石根薇。
淮海烽烟盛,关山雁鹜飞。
山居颇潇洒,梅树玉成围。

立春八日
5、汉宫春·立春日
朝代:宋朝|作者:辛弃疾
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。无端风雨,未肯收尽余寒。
年时燕子,料今宵梦到西园。浑未辨,黄柑荐酒,更传青韭堆盘?
却笑东风,从此便薰梅染柳,更没些闲。闲时又来镜里,转变朱颜。
清愁不断,问何人会解连环?生怕见花开花落,朝来塞雁先还。

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
从美人头发上的袅袅春幡,看到春已归来。虽已春归,但仍时有风雨送寒,似冬日余寒犹在。燕子尚未北归,料今夜当梦回西园。已愁绪满怀,无心置办应节之物。
东风自立春日起,忙于装饰人间花柳,闲来又到镜里,偷换人的青春容颜。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,无人可解。怕见花开花落,转眼春逝,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。
6、减字木兰花·立春
宋·苏轼
春牛春杖。无限春风来海上。
便与春工。染得桃红似肉红。
春幡春胜。一阵春风吹酒醒。
不似天涯。卷起杨花似雪花。

不似天涯 卷起杨花似雪花。
7、京中正月七日立春
唐·罗隐
一二三四五六七,万木生芽是今日。
远天归雁拂云飞,近水游鱼迸冰出。

8、立春
南宋·范成大
竹拥溪桥麦盖坡,土牛行处亦笙歌。
曲尘欲暗垂垂柳,醅面初明浅浅波。
日满县前春市合,潮平浦口暮帆多。
春来不饮兼无句,奈此金幡彩胜何。

9、清江引·立春
元·贯云石
金钗影摇春燕斜,木杪生春叶。
水塘春始波,火候春初热。
土牛儿载将春到也。

妇女头上的金钗摇动春燕斜戴着,树梢生出了嫩叶。水塘因春天来了开始泛起了波浪,气温因春天来了也开始回升。春天开垦土地用来耕作的牛儿也开始耕作了,春天到来了。
10、《子夜四时歌·春歌》
【南北朝】 佚名
春林花多媚,春鸟意多哀。
春风复多情,吹我罗裳开。
暖雨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
已觉春心动。
永远着迷于春天,
花香令人心动,
风里夹着温柔。
春意款款,岁月缓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