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生活领域的设计艺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,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当中的插花艺术设计思想,服务当代人的现实精神生活;学界研究中国传统瓶插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,述评如下:
其一,描述中国花艺源流发展史:以大量文艺著作、历代史书以及古物发现为依据,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,整理脉络,归纳特征。早年主要以论文简要勾勒,如周肇基《中国传统瓶花技艺》、王莲英《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》;或于插花技艺类编著中单辟简史章节;渐次深入,遂有专著详加推阐,如王莲英《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》是当代首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力作,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喜爱,对宣传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,推动中国现代花艺事业的发展必有较大影响。而台湾黄永川先生潜心研究插花艺术史论,史论与技术并行,著有《中国古代插花艺术》、《中国古典节序插花》等书,部分被选译英日文等传世;最近的《中国插花史研究》为其多年研究之总结性成果。另有孙可、本响合著《中国插花简史》附录作者百幅插花作品图片,传递出中式插花独特的内敛之美和深沉韵味。这些研究侧重于线性分析、特征概括、源流梳理、理论描述和作品解读。
其二,从古典审美文化角度,摄取一个辐射面较广的内容,对花与社会人生、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提要钩玄,兼及传统花艺在营造古人审美生活方面的表述。如何小颜《花与中国文化》、孙伯筠《花卉鉴赏与花文化》等,虽非专论古代花艺美学,却也涉及古代花艺之赏鉴活动、审美心性、美学旨趣,可谓从一个侧面介绍和赏析了古人在插花艺术方面的美学思想。薛冰《拈花》则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的插花理论和插花文化史,对插花艺术的源流和意趣,都有独到和详尽的阐发。日本花道艺术家吉田泰尼著有《花道的美学》,把花艺创作视作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创作;寻绎古典插花艺术的本质,对日本花道之中国古典资源多有认可和发明。
其三,个案解析瓶插设计的理论作品,通过文本细读,辨源析流,阐发旨义,勾通古今生活审美趣味。台湾黄永川《瓶史解析》和《瓶花谱解析》等书的出版对中国优美古典插花艺术之发皇颇有振奋之功劳,对明代两篇经典花艺理论作品进行断句疏义,寻旨解趣,细细剖白而左勾右连,发掘深蕴其中的审美精神,并用以指导当代花艺创作实践。在此基础上,台湾傅佩璃连撰《袁宏道<瓶史>研究》《明代花艺理论研究,以张谦德<瓶花谱>为核心》两篇论文,前篇综观整个插花艺史的发展,尤其是明代的花艺学状况,结合时代背景、生平,考察《瓶史》的版本问题、解析袁宏道对花艺插作的观点,省思其中足为今日花艺界参考之处;后篇以张谦德的《瓶花谱》为核心,与〈瓶花三说〉、《瓶史》作比较,藉此了解差异性与关联性,进行价值定位。此外欧贻宏、舒迎澜等在《广东园林》《园林》杂志发表文章,从园林艺术角度赏析《瓶花谱》《瓶史》《瓶花三说》,略观文人生活情趣。
其四,对反映家居生活、社会杂艺等内容的著作进行校点、评注和鉴赏等基础工作。薛友编注《怡情四书》,内含《瓶史》译注,注释精当,在发明文义的同时广人见闻,饱览明代之社会情趣、人生真趣和文人雅趣;陈植《长物志校注》用力勤笃,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震亨《长物志》里所涉之花木栽培、园林建筑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。中华书局最近出版“中华生活经典”丛书,精选底本进行校点、注释、翻译和点评,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,对中国古代生活艺术经验进行发掘解读和现实借鉴;其中涉及瓶插设计的内容,在评点部分用力甚著,对明代花艺的自然英旨、审美精神和生活理念多有评述和论析,亦时有当代价值阐释。
总的来说,这些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参鉴基础,可惜关于中国传统瓶插设计思想的探讨尚显支离零散和蜻蜓点水,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思考,比如:从插花技艺提升为审美设计理念所经由何种途径?其因循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为何?中国传统瓶插艺术与社会审美氛围有怎样的历史关联?历代文人的瓶插设计思想是如何在生活实践和文学实践中得到展示?在观念、源流、创作、鉴赏、接受、批评、媒介和影响等方面,能否整理出关于中国传统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研究谱系?等等,其有待拓展和深入之处正是本课题成立之必要性所在。
基于学界成果,初步构建关于中国传统瓶插设计思想的研究谱系,提升瓶插艺术设计学的学术价值;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设计完全脱离政治的排场,而趋向纯美感的创造,讲求审美结构和情趣意蕴,并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论著。整理和研究经典文献,进行理解、分析和诠释,可以探索艺术与生活如何谐美、生活之理性与感性如何兼营这类实际问题;从插花艺术这个角度去反思古人的心灵与自然妙合之情状,为当代中国精神文明生态系统之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衡量。这都是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活动。
而关注和研究瓶插艺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,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,因为插花活动是一种休闲艺术,衡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,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。本课题采用互文性理论和方法,关注各层面异类文本的互文性,获得对传统瓶插文本群的整体认识,从文化视野之下来推进中华休闲文化传统,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。这又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活动。具体研究活动可以从四方面的内容予以实施:
其一,梳理中国传统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线索,对插花文化史进行多层次宽领域式地理解,进入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,揭示历代插花艺术发生和流变情况,在源流和意趣方面都进行详尽阐发。风气兴盛,则古刻碑拓、雕虫篆籀、琴棋书画、文玩金石、赏瓶鉴陶、刻竹制扇、造壶煮茶、唱曲填词、建园莳花等等,皆为杂览博雅的表征。诸艺勃兴,表明这是一个转俗成雅的世界,历代出现大量瓶插艺术理论文献,虽说文字和观点不乏重合之处,但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,共同见证了一个转俗成雅的时代风貌。对此予以解释尤显必要。

其二,对体现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历代经典文献进行文本细读和综合研究。以高濂《瓶花三说》、张谦德《瓶花谱》和袁宏道《瓶史》为重点个案,兼涉陈诗教《灌园史》、王路《花史左编》、王象晋《群芳谱》、文震亨《长物志》、王世懋《花疏》、孙知伯《培花奥诀录》、屠隆《山斋清供笺》和《考盘余事》、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、还有作者不详的《百花藏谱》、《花间碎事》等著作。众多野史、杂记、笔札、诗词等,共同描述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史,呈现了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和演变、理论和实践、观念和风尚、经验和著述,也可以从这些记载里勾勒出来。
其三,构建关于中国传统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研究谱系,明确其研究对象、属性、思维特征和理论方法及研究路径等。如A.瓶插艺术创作论,考察历代瓶插论著在艺术构思、心理机制、材料准备、创作过程等方面的因袭传递与突围新变;B.瓶插艺术设计理念,比如考察其对时间律动和空间把握、图案造型、器材选择、尺寸规矩、色彩质感、整体效果等有何原则性要求;C.瓶插美学风格论,历史瓶插思想著作,涉及内容极为广泛,精辟而呈系统性,既有丰富的经验秘法,更有宝贵的理论总结,确立了中国传统插花的民族风格和特征;D.瓶插设计的形式追求和瓶插作品论;E.瓶插审美范畴论;F.瓶插艺术设计的器材和媒介论;G.瓶插设计思想影响接受论;H.瓶插艺术设计与别类艺术设计的思想关联比较,等等。凡此种种,共同搭起了中国传统瓶插艺术的设计思想研究架构,扩延后续研究之路。
其四,由抉发历代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审美精神来考索其影响效应,从而梳理出可供当代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参鉴价值。中国传统瓶插艺术设计的思想文献,可以视作农学、园艺、杂艺、休闲学或者美学理论作品,因此从不同研究视角切入,都可以管窥中国古代传统生活的一个侧影,了解到古人如何释放生存的窘意,提升和开拓风雅的能力及经验,也可以领略和体验中国古代像张谦德这类“素人”或袁宏道这类文人的博雅生活。具体通过几组关系群来实施:瓶插设计思想内部影响效应(如明清之间的演进比较,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转化,瓶插艺术的审美范畴比较);瓶插设计思想的外部影响效应(如瓶插艺术与别类艺术,瓶插艺术与休闲美学,瓶插艺术设计思想与当代人性生态建构);还有传统瓶插设计思想的域外传播,等等。
实施思路可以是沿着先秦诸子的设计思想源头,重点研读几部重要论著,梳理其关于瓶插艺术设计思想的起源和演变、理论和实践、观念和风尚等经验总结,从而构建研究谱系。总之,考察总结中国传统瓶插艺术在时空把握、图案造型、器材选择、尺寸规矩、色彩质感、整体效果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审美风尚;再从瓶插艺术作品论、范畴论、媒介论、接受论、审美文化史等角度发掘其当代参鉴价值,有助于当代人从古人瓶插理念中借鉴其释放生存窘意、提升和开拓风雅的能力及经验。
